这是一只流浪龟,它的流浪不因主人的遗弃,而是在玩耍时,爬上个另一只龟的背部,逃离它生活的水盆,才有机会周游人行街道,招摇过市,并被别人拾到,最终辗转来到我家,成为刚上初中女儿的宠物。
它刚来的时候,头脚尾巴全部缩进壳内,象巴掌大一块黑黢黢的石头,半晌没有动静。放入水盆里,过了许久才缓缓地伸出头来,一看,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眼睛,取而代之的是两个鼓鼓的肉包。背上还有被钝器砸出的几个小坑。放入肉块,却不知进食。还是女儿,用牙签挑着肉块送到它的鼻子底下,它才缓慢地张开它的三角嘴,将肉吃掉。谁也不会想到,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,它的肿眼泡不见了,露出了明亮的“绿豆眼”。
“绿豆眼”不再只靠嗅觉来进食,却知道挑肥捡瘦了。它将带有肥肉的瘦肉吃掉,却将肥肉吐出,使我想利用肥肉饲养的计划落了空,却激发了女儿想训练它的愿望。在这之前,女儿也养过一只小乌龟,由于总是把小乌龟当做朋友,不断地呼唤它的名字,有一天,当女儿再叫它的时候,它竟会发出微弱的声音,只是不小心摔死了。为此,女儿很是伤心。
可是无论女儿怎么训练“绿豆眼”,它却依然故我,除了进食以外,嘴总是紧紧闭合着,眼睛明亮,但看不见任何表情。这使我常常想起临街人家门外不知名的小鸟,它一见路人驻足观望,便转动水汪汪的小圆眼睛,似有无限深情。
“绿豆眼”好象有点太安静了,使人在观赏它的时候,不得不去掉世俗的浮躁与不安。它也会无意中搔首弄姿,在熟睡时,头弯向一侧,四爪摆出造型优美的姿态,放松而惬意。也会因无法脱离水盆的禁锢,而挥动四爪,上下划动。女儿就会将它擦拭干净,让它在地面上走动。它走起路,经常停留下来,伸长脖子左右观望一阵,才缓缓地爬进黑暗的角落。由于坚硬的外壳有节奏地撞击地面,就会发出“咯噔、咯噔”的声音。
有一天,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与它外型非常相似的“巴西龟”,有各种表演才能,我便萌生了训练它的想法,不知是训练方法不对,还是它太缺少灵性,经过几天的努力,它依然“冥顽不化”。
它对待家人与外人的态度没有分别,不会象狗那样表现出对主人特有的热情与忠诚,有的只是超乎寻常的沉静与漠然。
它的沉静与漠然,在日渐增多的日子里,变得耐人寻味起来。
再乏味的事物,也有其有趣动人的一面,能否发现它的意趣,那就看你是否用心去读,能否读懂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