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克斌是富裕县人民法院富海法庭庭长,富海法庭管辖富海镇、二道湾镇、忠厚乡三个乡镇的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和执行。从2008年至今,袁克斌已经在基层法庭工作了6年,审结各类案件2400多件,调撤率达90%以上,无一错案,无一超审限,无一上访。法庭曾被省高院授予“标准化法庭”和“优秀法庭”,他本人连年立功受奖。回顾这六年的基层审判工作,他最坚定的信念就是:把百姓当亲人,把工作当乐趣,把法庭当成家。由于他的工作业绩突出,2013年底,在富裕县委评选的最佳人物评选中,被评为富裕县“最美法官”。
把老百姓当成亲人。基层法庭平时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普通老百姓,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,很多时候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,从而使矛盾上升,引起诉讼。为了给辖区人民排忧解难,调处纠纷,这些年来,袁克斌的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每个村屯、每条小路。有人说农村法庭工作不好干,农村老百姓不讲理,可是在富海法庭工作六年来,他的感受是:“人心都是肉长的,只要用亲民、爱民的真挚感情去审判,去工作,没有不讲理的人!”。
在一起离婚案件中,因男方长年在外打工,女方带着孩子在娘家居住,夫妻二人没有感情基础。去年元旦前男方回乡起诉离婚,女方同意离婚,但坚持要求男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,并数次和她的母亲到法庭大吵大闹,扬言如果法庭不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判决,他们就不活了。袁克斌多次到原告家中做工作,又通过电话与原告沟通、交谈,讲解法律知识、生活道理,并劝说他作为男人应宽容、大度,男方表示愿意接受调解。面对女方及其家属过激的情绪和坚决抵触法院调解的情况,袁克斌在开庭之前又一次找到女方做工作。当他走进被告娘家时,看到的是家徒四壁的困难情形,破烂的床上坐着被告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妹妹,袁克斌心里很不是滋味,当即掏出200元钱放到桌子上。回到法庭后又到镇政府找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,为被告娘家申请低保和困难救助金。被告一家人终于被感动了,表示不再吵闹法庭,愿意与原告坐下来调解离婚。当被告签收离婚调解书时,同时领到了原告给予的3万元经济补偿款。被告感激地说:“谢谢法官在我陷入绝境的时候,挽救了我,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恩情!”
赡养案件是法庭各类案件中最难处理的,涉及的人多,矛盾复杂、难协调,更难执行。富海法庭每年审理的赡养案件都在10件以上。为方便群众诉讼,富海法庭以巡回审理,就地办案的形式,先后深入五星、东胜、逢生等村,公开审理了十几件赡养纠纷案,受教育群众达1000余人。在审理王某与其继子王某某赡养纠纷案时,王某某从4岁起随母亲到王某家由王某抚养成人,成家后与王某分家另住,继父与其亲儿子共同居住。因为王某某认为继父对其亲儿子偏心,便不对王某履行赡养义务,王某一气之下诉之法庭。为了办好这起特殊的赡养案件,袁克斌先后4 次驱车近300里耐心做被告的工作,不仅讲法律责任,更多的是从情感上教育王某某不能忘记继父的养育之恩。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打动了被告,他由衷地说:“我要是再不赡养老人,不仅仅对不起老父,更对不起法官的一片苦心!”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,被告每月支付其继父赡养费150元。签字协议时,被告付清了一年的赡养费。今年一开年,老人步行了3 个多小时的路赶到法庭,将两块腊肉送到袁庭长办公室,非要表达一份谢意,但被袁克斌婉言拒绝了,并亲自开车把老人送回家里。
“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老百姓,只要你把他们当亲人,既使你对他们的付出只是微不足道,他们也会用真诚的信任、用朴实的感激来回报你!”这就是袁克斌在基层审判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,也是袁克斌人生最大的收获。
把化解矛盾当成工作目标。为老百姓排忧解难,袁克斌强调“及时、公正”。案子办理得及时了,审判得公正了,法庭的威信自然就高了。不仅是老百姓有难处想到了法庭,就是当地党委、政府、基层组织有了棘手的事,首先想到的也是“找法庭解决!”
2012年夏天,干旱的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。6月初的一天,富海镇某村书记和镇上的一位副镇长心急火燎地来到法庭,反映村里管水泵的老赵拒不放水灌溉秧田,村里和镇里协调无果,请法庭无论如何要解这个燃眉之急。袁庭长迅速带领干警来到现场。只见几十个农民顶着烈日把老赵围得水泄不通,要求老赵放水灌田,老赵却倔强地说:“你们不交清水费,我就不给你们放水!”原来,这些农户认为老赵灌溉面积算多了,所以拒不交水费,而老赵则认死理,哪个拖欠水费就不再给哪个灌田。烈日炎炎,眼看秧苗都快干死在田里,农民心里非常着急!袁克斌当机立断地说:“你们争议的是灌溉面积,这好办,我们一户户地现场丈量!”当时已是上午十点,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,袁克斌拿着皮尺,带着法庭干警,对26户有争议的承包地进行丈量和计算。干警们被汗水浸湿的审判服都能拧出水来,脸被太阳晒得火辣辣地疼。他们咬紧牙关,硬是将26块承包地丈量完毕,并等着农户们逐个给老赵交齐水费。当看到救命的清水灌进秧田时,农民们拍手欢呼起来,这才想起来法庭的干警们饿着肚子,顶着烈日整整工作了6个小时。看到农民们欢快的笑容,看到清水流进秧田,此时的袁克斌已经忘记了饥饿和疲劳。为百姓办实事,为基层化解矛盾,这不就是法官工作追求的目标吗?
把法庭当成家。袁克斌是基层法庭年龄最大的庭长,也是目前在法庭任职时间最长的庭长。这六年来,袁克斌已经把法庭当成了他的家,当小家和大家不能兼顾时,他总是毫无犹豫地选择大家。2012年初冬的一个周末,天气突然变冷,晚上九点多法庭的暖气管道发生堵塞,袁克斌顶着零下20°的严寒,在法庭进行维修,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,法庭暖气终于热了,袁克斌脸上露出了笑容。富海法庭离县城40公里,开车只需要三十几分钟就能回家,但袁克斌却经常住在法庭。法庭没有县城的热闹与繁华,一到晚上,镇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,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,购物也非常不方便。后来,生性爱干净的他干脆当起了法庭的义务保洁员和炊事员,看到一点不干净的地方就动手打扫,一天到晚忙个不停。在他的带动和要求下,庭里的其他同志也都坚持驻庭。人们都说:富海法庭象一个团结和谐的家!
在基层法庭工作六年,袁克斌总是说: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,但是领导和同志们却给了我很多关爱和鼓励。袁克斌个人曾多次被县委、县政府授予“全县政法系统先进个人”称号,2011年被市中级法院授予“优秀法官”称号,富海法庭也被省高级法院授予“全省优秀法庭”称号。袁克斌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长期地坚守,快乐地工作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会更坚定地履行好“忠诚、为民、公正、廉洁”政法核心价值观,一心为民、公正司法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