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机构设置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

 

我身边的法院人

  发布时间:2018-08-20 14:14:13


    我是法院一名老将新兵。说是“老将”,是因为到法院工作时,我已经超过30岁,和近几年招录到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甚至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比,绝对不能说年轻了;说是“新兵”,从入院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,在那些为法院工作了二十多年、三十多年甚至四十多年的老干警面前,我还是个稚嫩的“娃娃”。

    知道自己被法院录用还没入职时,有亲属想帮着托人安排一个较轻松的庭室。当时觉得自己年龄大,起步晚,还是去一个有更多学习锻炼机会的庭室。阴差阳错,我被分到了办公室,负责档案管理、财会、文书……后勤保障工作一干就到了现在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使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法院的每个部门每个人,也包括已经离退休的老干部。

    柳萍,一名在法院工作了整整四十年的女法官,一直都是兢兢业业,从不和领导谈条件,讲报酬。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柳姨。柳姨是我到法院工作后,对我进行业务指导的第一人。我负责的工作内容,柳姨都做过,而且在不同的年代,工作内容还会有变化。空闲时间,柳姨很愿意跟我们讲过去的工作:最早的裁判文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拼出来,然后再印刷出来。我听了就感觉是改进版的活字印刷术。可惜院里一台老机器也没有了,否则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。后来开始用油墨印刷,常常弄得一手、一身油墨。回到家,柳姨的女儿常常躲得远远地,嫌妈妈身上的味道太臭。柳姨有段时间心里很不是滋味:别人下班回到家,孩子围着团团转,而自己则正好相反。柳姨动了调整工作岗位的想法。可又一想,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干,自己不干就得别人顶上,别人也会遇到和自己一样的状况,反正自己已经这样了,就接着干下去吧。这一干,柳姨就一直干到油墨印刷设备被淘汰。柳姨说,当年全院的法律文书都是由她排版、刻字并油印完成。柳姨在每个岗位上工作,都一板一眼,从不让领导操心,让当事人着急。柳姨直到退休依旧是一名助理审判员,职级就是科员。柳姨很满足,说自己没下过乡上过山,没有接受过劳动再教育,和许多同龄人相比,自己是幸运的,那就不能再向组织讲条件,人应该学会满足。可以说,我的工作态度深受柳姨影响,直到现在,有些干警还说,在我的身上还有柳姨的影子。

    说到老同志,不得不说我们的老院长杜文明。老杜院长建国前参加革命,在许多革命岗位上贡献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结识老杜院长,是每年春节前的走访。刚见到老杜院长时,他的身体还很健康,天气好的时候,和老伴下楼溜溜弯,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坐一坐,和楼下的老人聊会天。很多邻居都不知道这是一位扛过枪打过仗的老革命,更不知道这是一位副县级领导,都说老杜是个亲切、随和的人,子女孝顺,事业有成,一家和睦。随着年龄的增大,老杜院长的身体每况愈下,渐渐地下楼对他来讲成了一种奢望。老杜院长的儿女都特别孝顺,在老杜院长行动不便后,他的儿子便申请退休在家专门照顾老父亲。老杜院长的头脑一直很清醒,对法院的发展十分关注。每次都老杜院长家里,老杜院长对院里的大事小情总要问个遍,对一些老同志的情况也十分了解。可以看得出来,老杜院长对法院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。前些日子,院里组织老干部重走法院路,老杜院长还打电话,说自己不能来是一件遗憾终身的事。我赶紧许诺,会把活动过程拍下来,到时候送到家里,让老杜院长看看。当老杜院长看到视频上的老同志们时,眼泪一直在眼圈里转,一边指着老同志的身形,一边说着那位老同志的趣事。老杜院长是把每个法院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放在心里了。

    还有一个人,也是我必须提到的,他是我到法院工作时的政工科长吴向东。吴向东,是一名退伍军人,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,雷厉风行,心直口快,眼里不揉沙子。老吴科长在部队时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,转业到法院后,干的还是老本行,胸有沟壑,就轻驾熟,许多令我们头疼的工作内容,他一分析就成了小葱拌豆腐——小菜一碟。老吴科长关心国家大事,看报是他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。如果说,有一天没有新报纸,他就像丢失了一件贵重物品一样,坐立不安。后来,我们教会他上网,告诉他网页上的新闻内容更多,涉及的范围更广,更新更快。老吴科长于是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浏览网页,然后饶有兴致地为我们分析国际、国内形势,分析当前的改革方向,分析法院工作的发展动态,这种边工作边交流的方式使科里的年轻同志受益匪浅。我没到政工科工作时,觉得政工工作也不过如此:写写稿子,组织组织活动,安排安排学习。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,对政工工作的认识来了个天翻地覆的改变。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。对外,上级法院的多个部门、县内的诸多部门,昨天学习,今天开会,明天要材料,后天走比看……;对内,上至各位领导,下到每位干警,吃喝拉撒,鸡毛蒜皮,事无大小,情无巨细……,很快,我就产生了厌烦情绪。老吴科长在我又一次抱怨时语重心长地说,任何工作都要有人干,任何岗位都要人负责。政工工作虽然千头万绪,但有一个中心不能丢:以审判为中心,做好思想引领、服务保障,引导干警积极向上,减轻干警的工作压力,丰富干警的生活,免去干警的后顾之忧,对法院的未来承载着纽带作用。谁都考虑个人利益,后勤工作无人去做,法院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的组成,时间久了,大家的心散了,积极性没了,动力少了,我们所在单位就无法长久地发展下去,更不要说为个人发展提供舞台了。老吴科长的话用现在的语言就是要善待自己的生存、发展环境,这和朋友圈里疯传的《善待你的单位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老吴科长退休后,单位将他请回来,指导我们,培养新人。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。周末也会到单位整理上周工作材料,缕清下周工作重点。17年3月,老吴科长被查出膀胱癌。这没有击垮他,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疾病作斗争。天随人愿,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,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但他表示,不能在和同事们并肩作战,将成为他内心无法泯去的遗憾。修养后,老吴科长经常打电话,询问科里和院里的工作,我们有困惑时也经常向他请教。老吴科长重情重义,对待我们这样,对待他部队的战友更是如此。每年老吴科长都利用假期看望战友,对生活困难的战友慷慨解囊。老吴科长是我的良师益友。

    这几年,退休的老干部越来越多,由我刚到院里的十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三十多人。有一天,我也会步入这个行列,希望那时候,也有人记得我。我很清楚,要想被别人记得,就要全心全意的为大家服务,从大局的角度为法院的发展贡献力量,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召身边的人。我身边的法院人,无论年老的,还是年轻的,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树立标杆;无论是过去,还是现在,亦或是将来,都用自己的行动为法院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、热血、智慧和力量。

责任编辑:政工科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