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机构设置 庭审直播录播 预决算公开

 

预防暴力抗拒执行的对策

  发布时间:2014-01-15 09:41:49


  近年来,笔者所在的法院在强制执行生效裁判文书时,屡遭当事人暴力抗拒,这严重破坏了法治秩序,践踏了法治的尊严和权威,损毁了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,使人民丧失了对国家法律的信服和虔诚。这必将影响社会稳定,同时还将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。

  据我们调查,有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突出:地方行政干预执行,直接或间接导致暴力抗拒执行的发生;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暴力抗拒;大中型企业的职工参与暴力抗拒执行;新闻媒体的不当介入,助长了暴力抗拒执行者的嚣张气焰。

  为了有效预防和杜绝暴力抗拒执行,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:

  一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,增强人民群众法制观念,强化企业领导的法律意识。通过舆论宣传,以案释法,法律咨询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,强化法制意识,增强守法观念,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守法观念,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

  守法的良好氛围。特别是农村农民,法律意识亟待得到提高,法院的专业法官可以做一些送法下乡,送法到校的法治宣传活动。对一些企业单位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,如由法院的专业法官到企业讲法制课,提司法建议等,促使其依法经营,积极履行法定义务,配合执行,杜绝暴力抗拒执行事件的发生。

    二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。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,使一些当事人认为自己有靠山,蔑视法律,不但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,反而认为人民法院执行人员会给他一些面子,不然就大打出手。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诱使了暴力抗拒执行的产生,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,为此,我们要花大力气消除地方保护主义。这就要求法院在处理带有地方保护性质的案件时,先主动、全面、及时向当地政府、人大汇报,向有关部门反映执行情况,取得他们的信任、支持,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,对地方保护,游说之行为公开曝光,使他们不敢当、不愿当抗拒执行者的靠山。除此之外还需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能自觉正确贯彻执行依法治国的策略,积极地配合人民法院的正常执行工作,成为执法守法的楷模,带动人民群众自觉守法。

  三、依法严惩暴力抗拒执行者。对于暴力抗拒人民法院正常执行工作的不法分子,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予以严惩,决不能姑息手软,要用足用活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权力,使暴力抗法者无机可乘。对于那些无视法律,藐视法院,不仅不积极履行生效的裁决文书,而且恣意抗法,阻碍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,公、检、法部门应密切配合,可以根据情节的轻重予以罚款、拘留,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严厉予以打击,从而树立法治的权威。

  四、强化新闻审查以及新闻媒体内部监督机制。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,要求新闻真实,监督合法。然而,由于一些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缺乏必备的职业道德,听信当事人一方的片面之词,随意撰写不符事实真相的文章,贬低人民法院,于是造成恶劣影响。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同时,对一些有损法治形象的要强化监督,做到违法必究,严肃予以处理,树立新闻媒体正当监督的良好形象。

  五、人民法院要严密组织,投入足够人力和装备,加大执行力度。现阶段,人民法院的执法干警力量不足,执行时人手少,组织不严密,这也是造成暴力抗拒执行存在的一个原因。对于这一问题,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有限的司法资源,同时还要争取党委政府、人大、检察院及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,确保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。另外,法院还应加强执行工作的物质装备建设,保证通讯、交通、械具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在资金来源上要积极争取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。利用现有的物质力量在统一调配和指挥下,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六、提高执行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,践行“公正与效率”主题,是防范暴力抗拒执行情况发生的最佳办法。教育干警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的修养,树立爱岗敬业,为人服务的思想,坚持“权为民所用,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”,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、做实事,行动迅速,态度坚决,措施得当。在执行中多做说服教育工作,多为人民群众着想,理解当事人的文化知识浅、法律知识差,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。对因矛盾激化而执行的案件,要动之以情,促使双方当事人相互体谅,化解矛盾。除此之外,执行干警还要注重执行技能素质和执行艺术的提高,执行干警要有综合的社会活动技能,能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,遇突发事件才能临危不乱,果断妥善处理。

责任编辑:研究室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