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富裕县人民法院富海法庭管辖三个乡镇一审民商事案件,下辖面积800多平方公里,辖区人口6.7万余人。富海法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,以深化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建设为抓手,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、方便群众诉讼、就地化解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,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具体实践,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,切实提升公众安全感、满意度,让“枫桥经验”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,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。
今年以来,富海法庭认真落实新形势下“枫桥式”基层法庭工作新要求,以流动普法、诉前调解、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多元解纷机制建设,不断完善“诉源治理”工作机制,主动担当,创新贡献,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乡镇社会治理中的“桥头堡”作用,借鉴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相关理念,为“乡村振兴”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。今年以来,富海法庭收案133 件,结案109件,结案率81.9%。
一、司法服务再升级,普法宣传进村屯
富海法庭实行诉讼内与诉讼外双重机制并举并重,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。将法庭普法宣传搬到群众家门口,积极听取群众诉求,增强群众对法庭工作的认同感。法官把流动法庭普法宣传开到村部,就地摆放咨询台,为过往乡亲们提供法律咨询和邻里纠纷上门调解服务。乡亲们纷纷赶来围观,主动向法官反映村里的情况,富海镇宏升村王大爷自豪地说:“我们村里很和谐,没什么矛盾纠纷。”流动普法宣传在村里构成了一道“保和谐、倡文明、护发展”的美丽风景线。
二、关爱未成年人成长,普法教育进校园
富海法庭实行普法教育从娃娃抓起,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,富海法庭充分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能,将普法教育带到校园,从民事纠纷的讲解到刑事犯罪的预防,再到未成人的自我保护,将各种法律知识,用生动趣味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法律,学习法律,保护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。
三、多元机制解纠纷,化解矛盾不上交
富海法庭坚持司法为民宗旨,积极践行便民、利民理念,在辖区积极开展巡回办案、下乡调解工作。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、农贸集市,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,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纠纷。资源大整合,多元机制解纠纷,对不同的乡镇,矛盾纠纷各有侧重。富海法庭在认真分析辖区矛盾纠纷类型的基础上,发挥主观能动性,积极开展诉源治理,与辖区党委政府综合治理中心、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村委会有效对接,形成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联动维稳创安活动,做到大事不出镇、小事不出村,矛盾不上交,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。
富裕县某村整户消亡六户村民的近亲属与村委会因“口粮地”发生纠纷,富海法庭协调开展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现场办公会,把办公会场移入到村部,办公会采取多对一,面对面的形式,通过唠家常、谈心等方法,缓解了村民紧张情绪,融洽了现场氛围。法官通过以案释法、以案普法,使村民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理解,对新增地源收取费用有了新的认识,消减了农户的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绪,六户当场同意筹钱,第二天上交村委会。
四、法庭群众零距离,邻里纠纷现场调
法庭按照“不缺位、不越位、不错位”的原则,积极推进“法官进网格”“法官进综治中心”工作,对辖区内的行政村进行全面走访排查,筛选出了集中反映的问题。根据各村屯的不同情况,以专业需求为导向,确保实现对口入驻、就地化解,促使更多矛盾纠纷在诉讼以外渠道得以解决。加强源头化解多发易发矛盾纠纷,富海人民法庭专题讲解签订土地承包流转合同注意事项等法律知识,着力强化村民法律意识,形成了浓厚的“遇事讲法、遇事找法、遇事靠法”氛围,做到了大事不出乡镇、小事不出村屯。
五、建设便民型法庭打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富海法庭急民之所急,想民之所想,立足乡村,持续开展了“巡回法庭”、“云上法庭”等工作方法,将司法服务融入日常工作中。并加强与辖区乡镇党委、村支部的联系,充分了解基层治理状况,开展交流探讨,使法庭在纠纷化解、经济服务、社会稳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。对于一起本地村民与外地村民的合同纠纷案件,启用两地手机连线视频开庭,高效快速地解决了此纠纷,最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握手言和。云上法庭提供了不出家门,避免接触的线上诉讼渠道,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“指尖诉讼、掌上办案”的便利。
富海法庭将不断丰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新内涵,努力把人民法庭打造成平安建设的桥头堡、社会治理的排头兵、群众工作的先锋队,与当地派出所、司法所、调解组织形成合力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把矛盾解决在基层,把问题化解在萌芽,为促进当地的社会平安建设,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。